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数学学院顺利举行第六次 主题学习研讨活动

  924日晚,数学学院领导班子及教职工党支部代表一行前往校艺术中心观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改编自“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老师的真实事迹,以商人董大山的视角展开,讲述了支月英老师驻守大山38年、为乡村教育奉献一生的感人故事。欢迎结束后,大家感受颇深。


党总支书记杨卫东:

有些人,不是因为希望得到什么而去坚持,而是因为爱,才不放弃。”《一生只为一事来》观影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堂“电影党课”,以生动的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向身边典型学习,思考高尚师德和优秀品质。电影以“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为原型,在山里人努力离开的情况下,她偏偏要留在大山里,为了陌生的山村孩子牺牲了自己和家人的一辈子,令人发自内心的敬仰。何为教师?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作为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坚持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向先进模范学习,对标“四有”教师标准,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择一事终一生,担好教书育人使命。

副院长徐定华:

今晚观赏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感触良深。她,乡村教师支月英,“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全国模范教师38年来执着坚守偏远山区教育事业,深深感动了我。她坚守教育,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每当有学生回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支月英总会高兴地说:“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与执着追求,让我感受到了初心、使命的价值和强大震撼力。

副院长王燕军:

《一生只为一事来》主人公支月英从19岁,一直讲到了50多岁,几乎概括了支月英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电影以商人董大山的回忆为线索,回忆了支月英在19岁这个本是迷茫躁动的年纪,却怀揣理想,驻扎大山,开展教育工作。      

  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支月英老师克服重重困难,陪着学生,开导学生:“再黑的夜,只要我们抬头就能看到月亮,让我们看到方向。”“不是有了希望才坚守,而是有了坚守才有希望。” 从一个城里长大的弱女子成长为啥农活都会干的女汉子,支月英老师的平凡事迹就是因为在乡村的土地上坚守了一辈子而让我们叹服。“一生只为一事来。”向所有奋战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前辈们致敬。

党总支副书记韩明辉:

《一生只为一事来》里的支月英老师是偏远大山深处支教老师中的一员,她以最质朴的信念坚守初心,为大山里三代孩子带来重大命运变革。她走访全村辍学的孩子,虽然只有两家模糊的说可能会送孩子后面去上学;她从城里人变成了可以做农活、随意喝凉水的乡下老师,但她给一个村子带来了希望。在做老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困难:同学的迷茫、家长的误解、工作的繁忙以及各种压力,很多次自己也会变得迷茫,是不是可以停下自己的脚步,休息休息。但一次次的就会被各种感动拉回来,同学的点滴进步,家长的感谢,团队的进步,还有像这部电影。今晚又一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