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融数学与金融数据处理研讨会” 在上海财经大学成功召开

2025418日至2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协办的“2025年金融数学与金融数据处理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定路校区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金融数学领域的学界顶尖学者、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围绕金融数学理论前沿和金融数据处理领域的技术与方法,展开跨学科、多领域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419日上午,“2025年金融数学与金融数据处理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行政楼二楼多功能报告厅隆重开幕,由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党委书记杨卫东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彭实戈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徐定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金融科技企业代表、在职教师、研究生代表共计170余人。

刘莉亚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数字经济加速演进,金融科技正深刻重塑全球金融生态。数学作为支撑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赋能金融创新。从大模型到智能决策,从算法交易到风险管理,金融数学作为连接基础理论与金融实践的桥梁,正日益展现其关键作用。她强调,上海财经大学高度重视数学、统计、计算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财经为体、数理为用、数智为器”的交叉科研体系。希望借助本次研讨会,汇聚学界智慧,深化前沿交流,推动产学融合,携手开创金融科技与数理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徐定华院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的迅猛发展,金融数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学学院将持续聚焦“探索数学前沿、赋能产业金融”的发展愿景,加强前沿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对接,为构建中国特色金融学科体系贡献“数学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教授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中国金融数学发展的探索历程,并勉励青年学者勇攀科学高峰,在新时代数智财经背景下不断拓展数学的应用边界。

彭实戈院士作首场大会报告,题为“金融数学的探索之路”,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非线性期望与倒向随机微分方程,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他系统回顾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指出非线性工具在风险度量和不确定性建模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强调理论创新需紧贴金融实践需求,引发了现场热烈反响与深入思考。

随后,复旦大学汤善健教授、北京大学杨静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杨金强教授分别展开学术报告,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419日下午和420日上午,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第二教学楼设置了分会场,包含概率与随机控制、投资组合与消费、风险管理与金融决策、金融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实证估值、保险精算六大主题;梁进教授、杨舟教授、王过京教授、马敬堂教授、袁先智教授、许左权教授、李玉英教授、程雪教授等资深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以上方向开展了42场主题报告。除此之外,有18名来自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会者就报告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19日晚间,研讨会特别设置了以“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论坛中六六云链科技有限公司左农杨先生、上海交通大学Samule教授展开主题报告,嘉宾们围绕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校企合作模式等议题展开对话,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建议。现场讨论热烈,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会议期间,围绕数学学科发展与博士点建设,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特邀彭实戈院士及多位专家深入研讨发展思路与建设策略,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指导。420日上午,金融数学前沿研讨会于上海财经大学行政楼一楼报告厅迎来精彩续章。首场专题报告由山东大学陈增敬教授开启,其以"非线性期望理论创新及金融应用"为主题,系统阐释了该领域的最新突破性成果。陈教授在报告中不仅展现了严谨的学术洞见,分享了见证金融数学学科蓬勃发展的欣喜之情,尤其对青年学者的殷切期望。随后,香港理工大学戴民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张顺明教授分别呈现了各自团队的前沿研究成果,其创新性的研究范式与实证分析激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与深度交流。随后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江渝副院长主持闭幕式,彭实戈院士、陈增敬教授、徐定华教授在祝贺会议圆满成功的同时,表达了对金融数学方向未来发展的期许和信心。本次研讨会不仅为金融数学与金融数据处理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未来,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国际合作,为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  | 马俊美

供图  | 方诺亚

审核  | 杨卫东  徐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