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八届“大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暨“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虚拟教研室”第七次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329 - 31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上海第八届“大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暨“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虚拟教研室”第七次研讨会,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围绕着国家一流课程建设、AI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数学的交叉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大学数学类课程教材建设、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教学方法探析与核心能力培养等主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来自上海、北京等全国52所高校的150多位专家、领导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朱鸣雄副书记、高等教育出版社阳化冰副总编辑、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陆靖副主任委员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致辞: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 朱鸣雄 副书记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阳化冰 副总编辑


上海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

陆靖 副主任委员


大会报告:


北京大学 董彬 教授

北京大学董彬教授以“基于大语言模型的 AI 助教”为题,介绍一款基于语言模型GPT-4开发的人工智能助教系统,名为Brainiac Buddy(简称BB),主要服务于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能辅助教师备课,还能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提供课本外的重要实例,助力理解复杂数学概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铁钢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铁钢教授以“应用数学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为题简述了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的、外向型、开放式应用型数学人才培育是必须做出的变革性的选择。报告从我国数学学科发展历史和初心出发,基于北航经验探讨应用数学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 徐定华 教授

上海财经大学徐定华教授以“谈谈高校数学课程建设及研究性教学方法”为题,把牢“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数智时代数学及交叉的主线,深刻剖析了高校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与举措,分享了研究性教学方法,以及含BIMM教学模式、iCar算法训练方法、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彦云 编辑

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彦云编辑以“创新驱动 构建高质量教材体系”为题,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课程教材建设和发展趋势,以及这个过程中高教社所肩负的责任和所作的工作。


分论坛一“大学数学教学交流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 程涛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程涛教授以“专业导向的公共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为题,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公共数学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专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将数学知识与专业应用紧密结合,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通过案例课教学,让学生明白数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对自身成长的帮助,以及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于以后的研究工作。报告从公共数学改革的初衷出发,介绍华东师范大学一些的具体措施和问题思考。


复旦大学 王志强 教授

复旦大学王志强教授以“面向学科前沿的本科数学课程体系与一流课程建设”为题,介绍了复旦大学在数学人才培养中,本科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因材施教为理念所做的改革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一流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 顾琪龙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顾琪龙副教授以“数学分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为题,讲述了数学分析作为大学数学的入门课程,是进一步拓展学习与研究应用的基石。虽然以往数学分析课程原为数学专业学生所开设,然而因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非数学专业学生将其融入学习。面对这一学生群体,顾老师在教学中做了有益的调整与尝试,并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作更加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王艺红 教授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王艺红教授以“从发现中学习到学习中发展——以数理统计阶梯式教学为例”为题,介绍了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实质上是从“在发现中学习”逐渐过渡到“在学习中深化发展”的过程。“在发现中学习”阶段着重于问题导向,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挖掘知识本质,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原则;而“在学习中发展”阶段,则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及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力求实现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分论坛二“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教学方法探析与核心能力培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廉海荣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廉海荣教授以“浅谈 AI 对本科数学教育教学的影响”为题,围绕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机器学习》教学为例,分析AI对本科数学教育和数学教学的影响,研讨教师在备课、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转型,以应对AI的挑战,加大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罗雅琴 老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罗雅琴老师以“循序渐进,学练结合——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编程能力培养探讨”为题,介绍了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学生编程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训练,通过课程学习和项目实践,学生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更能助力其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潜力。

太原科技大学 王嘉 老师

太原科技大学王嘉老师以“专业数据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太原科技大学数据计算与应用专业,以数学学科为支撑,数据类课程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探讨了数据挖掘作为数据类课程中的核心,其教学目标设定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浙江理工大学 徐映红 教授

浙江理工大学徐映红教授以“结合ICAR和问题链的数值分析教学”为题,围绕数值分析教学中的痛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注重课程思政与本课程的融合;采用ICAR和问题链的方式进行教学,将科研的思维和方法融入教学;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齐鲁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田霞 副教授

齐鲁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田霞副教授以“概率统计类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学院出版的概率统计类系列教材,采用纸码结合的形式,来展现理论教材与实验教材的不同特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提升了学生应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坛最后,上海财经大学徐定华教授主持了题为“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的圆桌讨论,探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良好经验与未来发展规划。与会老师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全篇总结:

本次会议深入探讨高等学校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在应用理科背景下“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专家们精准把握了学科改革与创新的发展方向,报告人从各自的实际经验出发,为参会教师提供了课程与教材建设、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思路